“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石山变青山青山成金山
发布时间:2024-11-29 09:05:01
本文摘要:贵州印江县昔蒲村大力治理石漠化石山变青山青山成金山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处于滇黔贵石漠化最严重地区。

贵州印江县昔蒲村大力治理石漠化石山变青山青山成金山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处于滇黔贵石漠化最严重地区。多年来,昔蒲人靠苦干实干治理石漠化,让石山变成青山、青山变成金山,为石漠化地区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梵净山西麓的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只见这里果树满山,山川野外、房前屋后处处弥漫着花香果香。昔蒲村距印江县城12公里,一边依着勤德山,一边靠着思王山,山高坡陡、乱石嶙峋,条件恶劣。

上世纪80年代,昔蒲村有1000余人口,人均耕地不到0.3亩,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3000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000多亩,是滇黔贵石漠化最严重地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雨水来了,泥石流势不可挡,带走的是昔蒲人的寸土寸金,留下的是裸露的山石。靠山吃山不养山,昔蒲人的穷苦日子越陷越深。

不少年轻人因此离开昔蒲村到外面打工。1983年,昔蒲村党支部书记田井付往返3个来回从县林业站挑回几麻袋马尾松种子,一场植绿、护绿、守绿的“绿色革命”在昔蒲村悄然兴起。

1985年,印江将峨岭镇黔江村、朗溪镇昔蒲村、合水镇三坪村3个片区规划为柑橘栽培重点村,昔蒲人喜出望外,开始在石旮旯里栽果树——没有土地,从石旮旯里刨!昔蒲人通过退耕还林、坡改梯等项目支持,砌墙保土、培土增地。一锤一个破点,一步一个脚印。

昔蒲人一点点把石窝、石缝填上土,将石山垒成一层层土坎,把斜坡改造成一台一台的梯土,终于让裸露的石山恢复成1100多亩耕地,人均耕地达到1.4亩。水果好吃果树难栽。

虽然印江河水就从昔蒲村脚下流过,但却灌溉不了山上焦渴的土地。果树栽了死、死了又栽。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昔蒲村迎来了久盼的甘霖。

他们把通过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产业路比作“藤”、小水窖比作“瓜”,利用路面把雨水引到小水窖里,“瓜”里有水了,果树不再“喊渴”了。春去秋来,昔蒲人惜水如油、养树如养儿女,桃子、李子、柑橘、柚子逐年点绿山头,石漠化面积逐步减少到40%,森林覆盖率从10%增加到70%。如今,2700亩的果树,在石旮旯里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石山之上,一簇簇绿叶发亮,一串串果子压枝,昔蒲人的“绿色银行”更殷实。“耗费30余年,昔蒲村才有了荒山变果林、石山成桃园的巨变。”田井付说。在村民龙永傅家的院坝下面,一棵挂满柚子的果树上,黄澄澄的柚子引人垂涎。

走进一看,树干犹如一把尖刀,直插石缝。“这棵树去年开始挂果,数量不多,只结了几个,一个就卖了15元。”龙永傅仔细数了数即将成熟的柚子说,“今年少说也结了60个,收入千把块钱不在话下”。

“石旮旯变成了金山。”印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田芳告诉记者:“目前,昔蒲村经果林进入丰产期的面积达2700亩,年产值有望超过2000万元。”近几年,昔蒲人不断更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

他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响品牌,产业发展由各自为政到抱团发展,“待字闺中”的“印江保健柑”“印江红香柚”“印江西桃”借助电商平台走出了大山。看准时机,当地老百姓还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乡村旅游成为当地人在发展水果种植产业之外的另一条致富道路。(记者王新伟通讯员左禹华)。


本文关键词: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澳门威斯人网站登录入口,澳门威斯尼斯网站app下载,威斯尼斯人·官方入口,澳门威尼克斯人官网网站下载

本文来源: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www.ywfengzhen.com